【醫生爸媽】公院任職13年見盡人生百態 醫生媽媽不強求子女繼承衣缽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0 16:50

最後更新: 2021/12/02 17:48

分享:

分享:

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(Lorraine)曾於瑪麗醫院工作13年,現為港怡醫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,其丈夫陳智仁(Albert)同為外科專科醫生,任職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副主任。二人由同事變夫妻,五年抱三組幸福家庭,育有7歲長女、4歲次子及2歲幼子。周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十多年,看盡人生百態,眼見病人急需做手術卻苦等無期,作為醫生只有無力感。

「我想有很多時間照顧小朋友,但我亦很喜歡我的工作。」周芷茵希望家庭與事業取得平衡。(湯炳強攝)

難忘挺9個月巨肚 為病人做手術

周醫生曾於瑪麗醫院擔任外科部乳腺科副顧問醫生,2016年尾她懷上幼子,剛好工作合約完結前被挖角,於12月離職瑪麗醫院,轉至港怡醫院外科工作。回顧在公立醫院任職的生涯,她難忘當年懷長女38周時,依然挺著巨肚為病人做手術。

公立醫院醫生工作量大,私立醫院則較重視醫生一對一照顧病人,醫生與病人關係密切。周醫生認為在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工作的成功感不同,公立醫院在於幫助到有需要的病人,私立醫院卻令她專注照顧病人。

在公立醫院即使你想多給病人時間也不行,明知道病人需更快做手術,奈何遙遙無期。

在瑪麗醫院工作的最後一天,周芷茵醫生與丈夫陳智仁醫生合照,當時她正懷著幼子。(受訪者提供相片)

有病人因無力負擔治療費用,而向親友借錢、賣樓套現,以應付高昂的化療費、標靶藥費等治療開支。她心痛年輕乳癌患者,花樣年華之時面對惡疾;懷孕期確診乳癌的孕婦,為應否接受治療而放棄胎兒,感到徬徨無助;還有病人不幸乳癌復發,一、兩年後離世,遺下年幼子女……這一切都令為人母、醫者父母心的周醫生感到無力又無奈。

感激媽媽放手 年少立志行醫

周醫生是家中獨女,她感激媽媽從沒逼迫她,自小給予她很大自由度,反而培養她獨立處事、凡事自動自覺的個性。父母後來安排她初中到英國升學,在寄宿學校生活,更進一步訓練她的自立能力。

為人父母七年來,周芷茵醫生夫婦只離開過子女一次,去二人世界之旅。(受訪者提供相片)

當年在英國求學時,周醫生愛追美劇《ER》(仁心仁術),更迷上飾演急症室醫生Doug Ross的男星佐治古尼(George Clooney)。就在那時她萌生行醫念頭,趁長假期在英國老人院、小型醫院實習,跟著醫生團團轉。

我入手術室看醫生做手術,一點也不怕血,甚至有衝動拿起醫生手上的手術刀,想由自己做。

14歲、15歲正值年少懵懂,周醫生卻早已找到適合自己的志願,更確定對外科的興趣。她趁暑假回港,主動聯絡公立醫院,了解給中學生的實習機會,並成功獲得在聯合醫院的學習機會。

周芷茵醫生可說是人生勝利組,讀書、工作、結婚、懷孕生子過程都很順利。(湯炳強攝)

平衡家庭與事業 樂享親子時光

周醫生與丈夫都很喜歡小朋友,即使別人看來育有一對「好」字已相當美滿,但夫妻早已計劃再多生一個兒女,她笑言現在三個已夠數。

生兩個和三個分別不大,只是三個小朋友性格不同,不能跟著同一教養方法走,在女兒身上管用,不代表兒子也接受。

見證著三個孩子一起成長,周醫生深感手足之情無可取代,她特意將三姊弟安排在同一睡房。醫生爸媽工作忙碌,平日三個小朋友可以一起玩一起作伴,也減低了父母的內疚感。

三姊弟性格不同,家姐較守規矩,二弟愛發問,三弟則非常活躍。(湯炳強攝)

爸爸在小朋友的成長擔當重要角色,周醫生感謝醫生丈夫不必工作時,都會盡力陪伴孩子。每逢放工回家,周醫生踏入家門前已聽到丈夫跟子女玩到「咔咔」聲,在媽媽聽來這是最動聽的聲音,工作的辛勞隨即一掃而空。

為女兒考小一苦惱 不求繼承衣缽

為人母七年,周醫生有感女兒考小一挑戰大,她自言並非虎媽,但至少要求孩子有基本能力以應對面試。怎樣預備面試、製作Portfolio(個人資料檔)等,都成為醫生媽媽的難題。

醫生爸媽工作忙碌,周芷茵醫生認為親子時間質素比質量重要。(受訪者提供相片)

她當時為女兒報讀了四間直資、私立及國際學校,包括傳統名校,最終女兒獲私立的拔萃女小學取錄,現正就讀小二。女兒幼稚園時入讀港島區一間傳統名幼稚園,現時弟弟也跟隨姊姊的步伐在該校讀書。

雖然我們著重學術,但不會因他們欠幾分而不高興,反而希望他們鍛煉與人相處的技巧,學會關顧別人。

誕下三子女後,周芷茵醫生堅持餵母乳,她認為餵母乳是甜蜜的親子時光,令母子關係親密。(湯炳強攝)

醫科被譽為神科,讀醫過程艱辛,周醫生深明對行醫有興趣才能堅持下去。她與丈夫並不要求子女將來繼承衣缽,不過如果他們有興趣,達到學術水平,作為父母當然支持。

我們自己做醫生,明白醫生是一個助人的職業,一切以人命攸關。

記者︰駱秀玲